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太监作为君主专制统治的标志性产物,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那么,太监是是何时产生的呢?太监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呢?难道中国历史上的太监真的那么可恨吗?
太监,就是在宫廷中服务的阄人,而阉人是指割掉外生殖器的男人。太监们因没有了外生殖器,不仅丧失了性爱的能力及生育力,而且由于雄性激素不再分泌,“去势”的太监们会失去雄性的外貌特征,比如没有胡须、说话声音细尖、体态如女性般丰腴,从小“去势”的太监甚至会没有喉结。
据考证,在三千年前的股商时期,阉割之风便兴起了。起初“去势是作为一种刑法来制裁有罪人员的,后来这些没有了生殖器的人走进了宫廷,专门负责侍奉宫中的皇帝、皇后及嫔妃们。这些刑余之人进入宫廷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但当时在宫中侍奉皇室的人不全是阉人,像汉朝时期的李延年,因他相貌俊美,不仅在后宫染指皇帝的娘妃,还兼职男宠。
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帝为了让后宫不生淫乱之事,为了维护皇室的威严,下指令为皇室服务的所有男性全部“去势”。这种方法自这时起便被历代的君王沿用至清,这些“去势”的男人明朝以前被称为宦官,自明代以后便以太监的称谓正式出现在史书上了。
展开全文
一个堂堂的男人被割去生殖器,被剥夺了生儿育女的权力,这在重视子嗣延续、家族血脉承传的封建时代是迫不得已的。而太监们多是苦寒人家的子弟,因为家贫无以生计,才不得已而入宫当太监的。作为个太监,他需要承受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极大痛楚,而且还要饱尝世人的不齿及心灵上的巨大创伤。虽然有过一些权贵一时的太监,如魏忠贤、李莲英等,但绝大多数的太监的境遇是十分悲惨的。
在宫里时要尽心侍奉,待老年力衰后,只能流浪街头,孤独地死去。可以说,太监是封建君主制度的最大受害者,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可怜人。而君王制度为了维护其所谓的尊严,竞将一个个威风八面的男人变成了男不男、女不女的畸形人,封建社会的血腥与残忍昭然若揭。
太监作为封建帝制的牺牲品,本应得到世人的同情与理解,但在许多史书中,太监多被视为祸害。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太监有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外,更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宦官擅权,危害国家的太监。从秦朝的赵高,到明朝的刘瑾、魏忠贤,再到清朝的安德海、李莲英等均是祸国殃民、臭名昭著的擅权大太监。
虽然说,太监的名声自古以来都不是特别好,但是不管怎么说,其实他们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并没有那么可恨,反倒是非常可怜。在你的认知里太监是一种什么性质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