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云临未来,(https://xueqiu.com/9592926004/275457336)
如何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精确的估值,一直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最大困扰。投资股票市场,如果你无法掌握企业的合理估值而选择盲目买入,几乎与赌博无异,即使偶有盈利,但总体上的结局肯定是灾难性的。
巴菲特说:“当头脑和精力贡献于错误的前提下,股东们所能得到的是灾难性的后果。一个良好的管理记录的产生,更多的取决于你上了什么样的船,而不是你划船的效率。如果你发现自己上了一艘长期漏水的船,那么换一艘船所花费的精力可能比修补漏洞更富有成效。”
大多数投资者对所持有股票的价值一无所知,仅靠着K线形态、情绪炒作、社会热点而做出买卖的决策,这种投资方法注定无法实现长久持续的盈利,用经济学家赫伯·斯坦的智慧:“如果一些事情注定不能长久,那么它终将覆灭”。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掌握估值方法,具备估值能力至关重要。《孙子兵法·计篇》第一句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样商场如战场,一入股市深似海,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否掌握投资方法,具备估值能力,也是关乎个人的存亡之道。
那么究竟如何对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准确的估值?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本书、一篇研报会给大家详细的揭露估值的奥秘,原因有三:
一是估值方法历来就是机构或私募的立身之本,不传之秘,仅其内部核心人员才会接受系统的培训;
二是估值方法一般是动态分析法,估值受诸多因素变量的影响,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经济形势往往给出不同的估值,分歧较大;
三是任何一种估值方法都是基于业绩增速而提前给出的预测变量,这种提前预测增量的方法不确定性较大,难以做到普遍准确性。
因此,基于上述三种原因,一般的投资者要么找不到估值方法,要么即使找到了一两种估值方法,因难以掌握变量也很难对一家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估值。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估值方法具有普遍的准确性?我们当初和大家一样带着种种疑惑几乎翻遍了国内外所有的估值方法,也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混入机构内部学习他们估值培训的内容,总结了很多分析方法,建立了多重数学估值理论模型。后来我们将这些分析方法和估值理论模型不断地整合吸收归纳,发现其涵盖的思想与《易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甚至可以说所有的投资理论均囊括在《易经》的思维之内。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来屹立不倒,其根源在于我们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易经》作为一门“洁静精微”的学问,它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即在于它总能解决每个时代或每个层面所面临的问题。
《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孔夫子更是晚而好《易》,爱不释手,以至于韦编三绝,并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易经》的思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生生不息。如果从投资的角度去理解把握和借鉴,就会发现其与《易经》的思维有诸多的契合性。其中仅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其中之一的观卦就包含了整个投资的奥秘,观卦讲宏观思维,讲大局观,其共分为六层思维境界,分别为:
观损益盈虚、观涣节离止、观女归之进、观泰极否来、观剥极而复、观师比之需。
如果能参悟透这六层思维境界,修为其实已经达到了佛学中讲的“菩萨”的层次,观世音菩萨的“观”的修为就是《易经》中的观卦。那么如何将这六层思维境界具体运用到投资当中呢?我们这里大体简单的说一下,具体的内容在《经纶》篇有完整论述。投资股票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综合分析一家企业是否具有买入的价值,具体运用到投资当中,那么观卦:
第一层思维境界“损益盈虚”即是观企业损益。观察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当前状态给予最真实的评价,但这并不足以代表整体,不足以透视未来,有些企业的盈利可能只是暂时性的,不具有持续性,有些企业虽然暂时亏损但可能极具增长潜质。
第二层思维境界“涣节离止”即是观企业定位。企业的产品是属于科技、医药、消费领域还是化工、汽车等领域,其企业定位不同,市场对于企业的估值也随之不同,其所发挥的社会效能、发展潜质、增量空间亦均不同。
第三层思维境界“女归之进”即是观产业协同。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产业协同的结果,比亚迪的成功源于电动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源于锂电池、智能驾驶的协同突破。
第四层思维境界“泰极否来”即是观经济周期。经济环境大背景下,周期的上行或下行对企业的影响非常深刻。
第五层思维境界“剥极而复”即是观企业底蕴。观企业披荆斩棘的创造性、屹立不倒的生命力、高瞻远瞩的行动力、日积月累的物质力。企业的品牌力、技术门槛、管理能力、团队能力等等这些因素均是企业穿越牛熊的真正底蕴所在。如光伏企业的$隆基绿能(SH601012)$ 在市场饱和后的艰难时期就应该反复研究其“剥极而复”的底蕴。
第六层思维境界“师比之需”即是观企业凝聚力。自我价值的实现,文化精神的认同,创造力的动力来源均是凝聚力的体现。一个企业再有底蕴,管理者再有能力,若整体无凝聚力,也终究一盘散沙,回天无力。如$广誉远(SH600771)$ ,再好的品牌内部无凝聚力也终将沉沦。
因此,综合来看,仅是《易经》的观卦所蕴含的六层宏观思维境界就如此的恢宏浩大,若能综合熟练运用六层思维境界,以此来重新审视所投资的企业,就能够轻松的判断该企业能否让你自信持有或与之共成长。
除了《易经》中的观卦,如果具体到投资领域,我们可以讲的还有很多,比如屯卦讲建仓、需卦讲竞争;随卦讲随势调整、咸恒两卦讲情绪、遁壮两卦讲波动、困井两卦讲技术革新、巽兑两卦讲影响力等等。有时间,我们会在云临未来V慢慢和大家讨论投资与《易经》结合的智慧与运用。
今天,我们把多年总结归纳的估值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经过认真研读能够熟练掌握估值的奥秘,相信在我们的影响下,一部分投资者能够在投资领域得到质的提升,甚至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我们将重点运用《易经》的思维来给大家揭开估值的奥秘。
云临未来的估值方法体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经纶篇》、《建侯篇》和《磐桓篇》,这三篇的取名均源自《易经》。其中《经纶篇》主要讲述市场洞察,思维较为宏观,是最为重要的投资方法论;《建候篇》主要讲企业决断,内容具体和实用,包括数学估值方法模型;《磐桓篇》主要讲执着与志不舍命,讲波澜不惊、不动如山法则。
按照估值方法论述的顺序,应该是按照《经纶篇》、《建候篇》、《磐桓篇》依次论述,但如果我们先讲投资方法论,比较冗长和抽象,大家可能会丧失耐心,那么我们直接从实战开始,先讲《建候篇》的估值方法和数学理论模型。
《易经》讲简易、变易、不易的总体思维方法不仅适用于万事万物,同样适用于估值的基本原则。化繁去简(简易),掌握复杂多变的动量(变易),捕捉不变的确定性因素(不易)。那么我们整个估值体系的展开就从简易、变易和不易开始。
估值基本原则之简易,就是尽量化繁去简,减少变量。这里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企业的定义,企业一般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从以上可以看出营利是企业价值的表现方式,那么同样营利也是对企业估值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简易的估值基本原则核心就是企业的利润。
当前市场上常见的估值方法有市盈率法(P/E)、市净率法(P/B)、市销率法(P/S)、折现现金流法(DCF)等,那么我们如果运用简易的原则,运用利润这个最核心的估值要素,其实更贴近市盈率估值法。
我们在前面观卦的时候讲过,企业的损益表仅反映企业当前的真实状态,因影响利润表现的因素过多导致无法透视未来,但又必须以利润估值为基础,面对如此矛盾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仍然遵循简易的估值原则,尽最大限度排除或掌控变量因素,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影响企业利润的各种变量和因素,正确认识变量,也是我们估值另一个基本原则变易的内容,变易是《易经》的难点,在估值领域中同样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影响利润的因素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成本和支出吗?这样的看法过于狭隘,我们以观卦的思维境界去俯视问题,我们认为影响利润的因素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点:
一是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周期、政策方向、产业协同等;
二是管理者的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凝聚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研发能力等;
三是产品的定位,主要包括产品的增量空间、产品的准入门槛。
前两个因素我们在《经纶篇》会有非常详细的论述,这篇我们主要讲产品的定位。
产品的定位主要包括产品的增量空间和产品的准入门槛。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市场份额?从逻辑上来说,市场份额从来不是一个评价标准,而是结果,取得较高市场份额的根源在于增量空间的有无、准入门槛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管理能力的优劣。
一、产品增量空间
想要探究产品的增量空间我们必须掌握两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总量思维和边际思维。
总量思维是指市场总需求量趋于饱和,总体无太大的增量空间。如手机,现在人手一部,每年销量几乎已经饱和,无大的提升空间,像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无非是在每年总的出货量11亿部里面争取份额,蛋糕就这么大,只是争取的份额多少而已。再比如汽车,每年汽车的需求总量是固定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SZ002594)$ 发展迅速也无非是把燃油车的份额抢过来而已。一般来说大部分产品均属于总量思维的范畴,如建材、汽车零部件、猪肉、家电等。一般符合周期性的个股也均符合总量思维,之所以业绩产生波动,就是因为总量需求不变,生产量减少,物以稀为贵,价格抬升,份额大的企业将显著受益,业绩增长。相反如果总量需求不变、生产量变多,超过了需求量,价格自然下降,业绩也将受到影响。
边际思维是指市场总的需求量未饱和,预期增量空间很大。一般新兴领域、新产品开拓市场的过程即符合边际思维,如新兴领域的氢能源,机构预测十万亿市场空间,当前一千亿的投资都不到,可以预见氢能源市场增量空间很大,即符合边际思维。再比如一款新的减肥药,如果能证明减肥效果显著,那么就暂时看不到他的总量空间,预期增量空间很大,这也是边际思维的范畴。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总量思维是看的见的、有形的总量空间,而边际思维是看不见的,无形的空间。一阴一阳之中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投资市场。我们在投资之中,如果能够找到符合边际思维的企业,并预测其未来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那么我们获得的投资收益也将非常可观。如果我们找到的是符合总量思维的个股,那么就应该多方面多维度去评价在需求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企业能否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从而抢占更大的份额,并从中寻找自我革新的投资标的。
因此限制企业增长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总量效应和边际效应,但凡处于市场饱和状态背景下的企业,其增长能力大多数来自于内在创新的源动力,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需求驱动力,这样的企业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难依靠自身的能力去提高市占力,其增长能力也就表现平平。
那么处于总量思维和边际思维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企业其估值表现有何不同?简单的说就是利润增长的表现不同,同时也是区分成长股和普通股的思维方法。正是因为增长表现不同,也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估值分水岭,即如何在估值上区分成长股和普通股?
我们翻阅巴菲特的估值方法,巴菲特是以美国的十年国债利息作为估值中枢线。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讲,巴菲特老爷子认为一个能力平庸的管理者,其经营水平与投资者购买十年期国债赚的利率差不多。市场中一些企业动辄上百亿的净资产,其年利润却是亏损的,这样的企业甚至都跑不赢银行的利息,这样的管理者真不如把资产变现直接存银行吃利息。因此,巴菲特找到一条区分平庸与优秀管理者的标准线就是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
当然我们不可能按照美国的国债利率去照抄同样的一条区分线,这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该找哪条线呢?我们国内没有十年期国债利率,只有五年期的利率大概是2.75%,银行存款利息三年利率也是2.75%左右,这里我们不能和巴菲特一样用国债利率,巴菲特用美国国债利率是因为美国居民大部分资金用来投资,所以这个收益率是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指标,而我们国内居民大部分资金放在了房地产,简而言之就是贷款上,所以因地制宜我们要用五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4.35%。时间上可以采取十年的指标,十年是政治生态的周期,同时也经常是经济、企业发展的周期,这一点是相同的。
因此,我找到了总量思维与边际思维领域的划分线为4.35%,时间估值验证是10年,通过公式可计算出:
原文链接
#估值分析# #估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