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常说“马匹”,为什么马的量词用“匹”?有何来源?

中华文化:常说“马匹”,为什么马的量词用“匹”?有何来源?

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向自己的学生颜回作过详细的解释:

有一次,孔子和颜回一起出游,登上鲁国境内的泰山后,师生二人向东南方向眺望。古时候可没有今天的空气污染,空气的透明度非常好,极目千里,孔子问颜回有没有看到苏州的阊门。阊门是苏州古城的西门。

颜回远眺了一会儿,回答道:“看到了看到了!”

孔子又问道:“门外有什么东西?”

颜回回答道:“门外有一匹练,前面有一束生蓝。”练是洁白的熟绢,生蓝是草料。

孔子听了哈哈大笑道:“那不是一匹练,那是一匹白马在吃草呢!”

孔子又问道:“你知道为什么用匹来计量马吗?”

颜回自然不知道,于是,孔子解释道:“在阳光下,马的影子有一匹那么长,也就是长达四丈,故此称马为马匹。”

解释完之后,孔子用手挡住了颜回的眼睛,不让他再瞪大眼睛远眺。下山后,颜回的头发都白了,牙齿也脱落了,不久就一病而死。原来孔子是圣人,精力强壮,颜回当然比不上老师,勉强眺望那么远,时间长了精力就承担不了,因此才会力竭而亡。

故事有些夸张,不过“马匹”的称呼沿用了下来。

除了孔子的解释外,东汉时期还有其它解释。

如良马和君子都需要由具备慧眼之人“相”过之后才能确定,可见良马可以和君子匹敌,故称“马匹”;再如因马在深夜奔驰,能看到眼前四丈的距离。

故称“一匹”;还有死马的价格是一匹帛,所以称“一匹马”。

此外,春秋时期,诸侯之间馈赠的礼物通常都是“乘马”和“束帛”,“乘马”是四匹马,“束帛”是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帛的计量单位是一匹四丈,正好与乘马的数量相等,因此就用匹来计量马了。

中华文化中,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时候人也可以用“匹”。泛指常人。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安卓版看电影app大全
365bet返水多少

安卓版看电影app大全

📅 07-18 👍 240
阴阳师哪里刷蓝蛋 蓝达摩碎片获取攻略
365平台客服电话

阴阳师哪里刷蓝蛋 蓝达摩碎片获取攻略

📅 06-28 👍 775
Apple ID被盗用
在哪个应用商店能下载365

Apple ID被盗用

📅 07-01 👍 968
鸡头又名芡子
365bet返水多少

鸡头又名芡子

📅 07-07 👍 423
华纳出售10辆《黑暗骑士》蝙蝠战车 每辆300万美元
女生正常腰围是多少
在哪个应用商店能下载365

女生正常腰围是多少

📅 07-09 👍 122